首页

女王红色妖姬系列

时间:2025-05-28 11:21:21 作者:中国龙再添“新成员” 黑眼珠绿眼线造型前所未见 浏览量:51960

  今天(5月27日),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多项“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”。得益于科技助力,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彩绘陶质龙首,于日前修复完成,显露出全新的龙形象,中国龙再添“新成员”。

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,随着最后两件较大的残片归位,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、编号为10号的龙首,在千年后重现原貌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刘勇:当时就是在这儿,这个缝隙还挺合适。后来根据出土的情况,我们再往这儿一找,严丝合缝,所以确定是10号的耳朵。之前没有见过这种造型,非常神奇。

  与其他龙文物不同,“10号龙”一对儿牛耳长在头顶,两耳之间、头顶正中生出一根近似L形的独角,尤其超出考古专家预期的是,独角两侧分别带有3个螺旋状小犄角。龙首后面还有类似“焰环”状的鬣鬃,鬣鬃直冲苍天,定格了它腾飞飘逸的动态瞬间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雄安考古队队长 何岁利:唐代的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,一圆润,二刚劲,简洁、朴素、生动,又不失威严。它吸取了各种灵兽最雄伟的一部分,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认同。史前的龙是比较抽象的,到了秦汉的时候,龙的形象逐渐具体化,唐代的龙承上启下兼容并蓄,在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。

  黑眼珠绿眼线 造型艺术前所未见

  考古队长介绍,唐代的陶质龙首存世量极少,2024年10月,他们对雄安古州城遗址发掘时,发现了这两件陶质龙首。当时9号龙首面部相对完整。随着修复完成,原本更为破碎的10号,其形象更为罕见,尤其是耳朵归位后,其性格像是发生了改变,器宇非凡中又多了几分天真灵动。仔细观察,“10号龙”的耳根处有个小凹槽,刚好被卷云状的“眼睫毛”抵住,既增加了支撑力,也赋予了写实感。经科技分析发现,整个龙首涂满铅白,含锰的颜料塑造黑眼珠,含铜的矿料绘出绿眼线。

  修复过程中,文保专家在“10号龙”的牙齿上,还发现了几个指纹,穿越千年,成为古代工匠和现代考古人实现超级链接的通关密钥。

  中国龙新形象 为走进盛唐添新路标

  半年来,两件龙首在实验室经过超声波清洗、纯净水脱盐,目前保存状态已经稳定,具备了在日常环境下就能展出的条件。随着9号龙首最后一块较大的残片归位,显示出它残宽约41厘米,初步判断是古代建筑垂脊构件。而10号龙首宽约40厘米,可能用在戗脊上。

  专家介绍,出土两件龙首的雄安古州城遗址,为汉唐时期的鄚州城址,也是唐末五代著名的“燕云十六州”城址之一。在这里开展的考古发掘,已长达8年之久。

  千年文脉传承,科技考古,让唐代的龙首再现原貌。中国龙的全新形象,也成为今天的人们重新想象唐代、走进唐代的一个文明路标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读懂传统服装里的文化密码——穿着汉服去旅行

他说,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推广法国奢侈品和时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,相关培训和视频时长已达9500小时,这一切都旨在为了受到专利保护的传统工艺的传承。

中新健康|国家药监局:同意在北京上海开展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

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伊和苏莫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,社区党委书记杨雪表示,社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,通过举办文化大集、国画课、邻里音乐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,搭建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,引导社区居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、融入血液。

珠宝大师陈世英个展闪耀上海博物馆

而且,该公司利用自身建设运营的京津冀润泽(廊坊)国际信息港的数据、算力等资源,支持和服务廊坊市网络普法工作;该公司党支部已探索出全覆盖、多层次、高效率、有活力的“党建+法治”工作体系。

四川南充一名两岁儿童随家人看房时从19楼坠亡

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。要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,本着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,坚持最小干预原则,切实完善政策措施,加大工作力度,依法严格保护。要进一步落实长城保护责任的刚性要求,建立完善长城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追责问责机制。要注重合理利用,使长城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。要弘扬长城文化,讲好长城故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。

华盛顿举行中国文化节

播种,科技创新给力。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关键是良种、良法。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。目前我国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%。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,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小麦、耐密宜机收玉米、高油高产大豆、优质短季棉品种。“好收成离不开好种子。我种的‘镇麦’中强筋小麦,预计亩产比去年增加20公斤,收购价每公斤也能高5分钱。”机械浸种、温室催芽、大棚育秧……秧好一半禾,工厂化育苗在全国多地推广。今年,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精密播种、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。截至3月17日,全国已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3%。播好种、插好秧,科技创新打造的好种是好收成的序曲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